
春耕时节,广袤田野上一派繁忙景象。与往年不同,今年在汝城县各地的田间地头,农用无人机悄然成了春耕生产的“主角”。科技赋能现代农业,让春耕更高效、更精准,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。
在暖水镇东村村200亩的甜玉米种植基地上,嫩绿的玉米苗随风摇曳,田野上犹如铺了一层绿地毯,一架无人机在上空来回穿梭,将雾化的药剂均匀地喷洒到玉米苗上。
“以前人工打药一天能打7到8亩,现在用无人机一天能打200至300亩。”种植大户何滔介绍说道,通过科技助力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,还节约了人力成本。
与此同时,在暖水镇田庄村的双季稻种植农田里,一场"智慧春耕"正在上演。农用无人机飞手朱国俊手持遥控器,指挥着无人机在农田上方匀速飞行,正在执行消杀和施肥任务。
“现在的农用无人机搭载了多光谱传感器和AI算法,能自动识别病虫害高发区域,实现‘精准点杀’。相比传统方式,农药用量减少30%,效率提高10倍以上,还能避免人工接触农药的风险。”朱国俊说道,使用农用无人机进行施肥和消杀已进入常态,每天都要到不同乡镇进行施肥或消杀作业。
从"面朝黄土"的传统耕作到"机器代人"的现代农业,机械化、智能化的春耕新图景正在汝城广袤田野上生动展现。近年来,汝城县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安全,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、推广先进农机具、强化技术指导等措施,实现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快速提升,粮食安全也有了充足保障。
责编:李凯
来源:汝城县融媒体中心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《政府工作报告》全文发布
省委管理干部任前公示公告
勿忘!这些数字,是中国人心里无法愈合的伤疤
习近平在越南媒体发表署名文章
关于越南,一图了解→
习近平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
总书记上海行|记者手记:一以贯之的初心和深情
时习之丨构建新发展格局、推动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地方考察调研强调科技创新
下载APP
分享到